日前,位於南明區市南路冠洲小廣場的室外智慧健身房裡,不少健身器材早已“座無虛席”。雙杠、推胸劃船雙功能訓練器、立式健身車、智能競賽車等10余種健身器材均有市民使用鍛煉。
“我每天早上8點多沿著南明河散步來到這裡就能進行鍛煉,器材種類還是比較豐富的。”正在智能競賽車上騎行的陳先生向筆者表示,自從建了這個室外智慧健身房,散完步就能直接進行健身鍛煉,豐富的器材也給健身鍛煉的過程增添了不少選擇和趣味。
豐富的健身器材讓市民的鍛煉方式更加多元和趣味,健身器材上所裝載的智能系統則讓市民的運動過程更加科學和專業。
筆者找到一台空閑著的器材,通過手機掃描器材上的二維碼連接手機端智慧平台,平台上可顯示、存儲、分析運動數據,為健身者開出具有針對性的“運動處方”,讓使用者可以准確了解自己的身體及運動狀態,在線獲取科學健身指導,以便及時作出調整。
近年來,南明區深入推進“一圈兩場三改”工作,不斷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提升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便民惠民能力,進一步推進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便利化。諸如市南路冠洲小廣場的室外智慧健身房這樣的智能健身驛站在南明區“遍地開花”。
在翠微小學旁,同樣設有一處智能健身驛站,場地不大但“五臟俱全”,進一步滿足了附近居民休閑娛樂、健身鍛煉的需求。
“早上或者下午有閑暇時間就會來到這裡,離家也不遠,來鍛煉身體,或者下下棋,很方便。”正在和棋友下棋的陳伯家住附近,隻需散步即可到達的智能健身驛站已經成為了他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截至目前,南明區共修建7個智能健身驛站,分別位於油榨生活圈翠微小學旁、沙沖路生活圈保利鳳凰灣山體公園旁、南門生活圈政府食堂旁、太慈生活圈國際城G組團旁、后巢生活圈飲馬湖旁浩博娱乐主管-首选主页、二戈生活圈賴頭沖小區和南門生活圈市南路冠洲小廣場。如今,南明區正通過努力建設“處處可健身”的城市環境,持續打造“十五分鐘健身圈”,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活動,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文/圖 熊道嫻、余爽)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