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梦之城_官方注册登陆
首页_梦之城_官方注册登陆
背景图
背景图
背景图
背景图
新闻分类
新闻搜索
新闻详情
中经评论: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实现“运动自由”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7-03 12:26    文字:【】【】【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全民健身在继续解决“有没有”的同时,还应把更多精力放在解决“好不好”“优不优”上。未来,随着“15分钟健身圈”的全覆盖,将有更多人在运动中收获健康。

  体育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健康是伴随一生的宝贵财富。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主题是“加强体重管理 促进群众健康”。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5年,要实现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15分钟不仅是时间的尺度,也是人们健康生活的便捷度。近年来,全民健身蔚然成风。正所谓“请人吃饭,不如相约出汗”,从运动软件每日“打卡”,到健身达人收获“点赞”,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健身行列。但是,“去哪儿健身”始终是全民健身的第一个问题。如果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运动自由”,步行15分钟内就能抵达社区健身中心、拥有健身步道的体育公园,相信会有更多人爱上健身。

  

  其实,从数量上看,居民的健身空间正在不断拓展。在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战略的号召下,近来各地都在积极构建形式多样的便民健身网络,比如,免费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城市的边角地被改造成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陆续建成……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459.2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40.7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9平方米,提前实现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的2.6平方米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目标。

  应该说,健身场地“有没有”的问题正逐步得到缓解,然而“优不优”、能否和居民需求匹配的问题凸显。比如,社区健身器材的“适老化”往往做得较好,但“适儿化”有待加强,成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械远多于孩子们的娱乐设施;一些地方的公共健身器材严重老化、疏于维护,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公众的科学健身意识及技能仍相对薄弱。现实中,有不少健身爱好者盲目热衷于大重量器械推举,锻炼时关节和肌肉不堪重负,以致酿成伤病。

  因此,全民健身在继续解决“有没有”的同时,还应把更多精力放在解决“好不好”“优不优”上中经评论: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实现“运动自由”。要持续加大经费投入,丰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让人们能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要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和配置标准,确保人们健身安全;还要加强宣介,普及“科学健身、文明健身”的理念,引导更多人科学地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个性化、多样化健身需求不断增长。这种需求是相关公共服务发展的动力,也是激发体育产业活力的源泉。《“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预计达到5万亿元,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2.8万亿元。可以说,降低全民健身的参与成本,营造舒适的健身环境,提供多元的优质服务,让更多人想健身、愿健身、能健身,也能助推体育产业加速“跑”。

  “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全民健身氛围浓厚,全民健康的基础也将更加扎实。未来,随着“15分钟健身圈”的全覆盖,将有更多人在运动中收获健康。(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推荐
  • 冬季让健身成为一种习惯
  • 中经评论: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实现“运动自由”
  • 热辣滚烫!6国格斗高手鏖战 重庆大渡口首场格斗冠军赛火爆开场
  • 消灭“超龄”“非标”让54个“家门口”健身苑点更安全!
  • 山东布莱特威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 Keep收盘涨超3%奥林匹克日活动火热进行中
  • 极跃体育(运动健身体育资讯软件) v485 安卓手机版
  • 健身必看:如何安全地使用跑步机?
  • 力之星8700T商用智能静音健身房专用
  • 直播 梅雨季来袭夏季如何高效训练?
  • 脚注信息
    首页_梦之城_官方注册登陆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