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飞鸿娱乐挂机丨主页,曾经的医学院背景,让凌云的健身系列看起来更可信,几年下来,他已经成为微博上最具影响力的真人认证健身教练之一。
他的人生轨迹并不单一,学医出身,却弃医从商。在四大(国际知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干得好好的,又忽然辞职研究健身。那年,凌云已经36岁了。半年时间,他的肌肉涨了近30斤,即便是在一堆满身腱子肉的白人中间,也毫不逊色。凌云发现,人生从36岁开始换个轨道似乎也不错,而他偏偏做得又好又认线开刀很刺激,可我更向往硅谷
凌云的家族里有亲戚是医生,所有人都觉得那是个崇高且稳定的职业。父母说,去学个医吧,做医生多有前途。凌云听话,报考了复旦大学临床医学系,七年后,拿到了硕士学位。刚毕业的时候有点盲目,就很想当外科医生,觉得开刀很刺激。他成绩好,很被看重,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时,由当时的副院长亲自做导师带他。可实习的日子对凌云来说,几乎可以用无聊来形容,整天就是收集癌症标本,而他对研究和写论文又提不起兴趣。
研究助理的工作依旧是枯燥的,在实验室里杀老鼠、养细胞、写报告。凌云发现,自己始终不愿意被一种职业扣到死,又关注起了经济。不久,他去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商学院读MBA。那是一个美国西部的小镇,人少安静,略显偏僻,娱乐活动也很少。只有财经,市场营销,谈判,会计等,各式各样的金融知识填满了凌云的生活,那是他记忆中最喜欢的两年的学习时光。多年后,他回想起当年的这个决定,
在凌云看来,健身是一门大学问。因为有医学背景在,他很注重运动和饮食之间的搭配。教练给的饮食计划和蛋白粉,他都自己先去研究成分表,再去上网查,最后才在网络上分享,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可以对世界,对一些人,有更多正面的影响,这种感觉令凌云感到很满足,他似乎找到了一条全新的人生轨道。2013年,他辞职在家待了一年,写文章,做视频,不断摸索更好的健身方案。两年后,他从大洋彼岸回国创业,创立了MikeLingFitness,结束过去半退休状态,将专职爱好转化为事业的新起点,并开始通过社交媒体传播他的健身理念。
在一个医生聚会的场合上,凌云观察到,很多医生面有倦容,很显疲态,作为医生的他们并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健康。如果说连医生都不能好好管理自己的健康,普通人又如何能做到呢?凌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久久不能平静。健康和健身的一些基础理论是相通的,都讲究科学运动与饮食。这让凌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打了个比喻:
健身1.0是人们意识到自己坐得太久要动动了,去跑跑步,去健身房或者在家跳跳操;
凌云观察现在大部分的健身账号,都是搬运国外的一些训练方案。他就想,如果不是自己经历过,误导人了怎么办?所以,每一个他发布的健身知识,都是经过他自己亲身验证的。比如有一些粉丝说,饮食控制是很多想减肥的人最难做到的一点。他就故意给自己安排一次间歇性禁食,24小时不吃东西,只喝水和蔬菜汁。他发现,偶尔一次间歇性禁食,不但能帮助控制体重,还有益心血管系统健康。
也有很多人吃了两片生菜、几个小西红柿,就以为已经吃了很多的蔬菜,其实并没有。凌云专门做过一个视频,告诉大家如何做蔬菜汁,去喝蔬菜。他自己则每天醒来喝一杯蔬菜汁,坚持了大半年,身体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盈。他甚至可以控制吃什么,不吃什么,什么时间训练,什么时间睡觉。生活的自控力也回来了,这些都是健身带给他的改变。40岁生日那天,凌云录了一个视频。他说看多了病后的痛苦,深切地体会到,没有什么比健康的体魄更重要了。
而他的健身原则始终是授人以渔,毕竟,人身上就那么几百块肌肉,训练方法没有那么五花八门。拿兴趣当工作的人,要么会失去兴趣,要么会失去工作。直到有一天,这个中年男人发现,他就活在自己的梦想当中。种一颗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关于运动,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不要想,直接去做吧。行动可以治愈恐惧。凌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