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合娱乐平台-招商主管在一名健身爱好者的朋友圈里,近期也许不只有阳康后复训的科普分享,相信也承载了很多运动焦虑的情绪释放。
比如停训至今的健身者们开始担心「肌肉流失、体脂上升」,而另一部分复训的,则面临着「肌肉力量、心肺耐力」等体能下降带来的心理落差。
也有研究发现了类似现象—— 在对比了疫情前后近800人的表现后发现,疫情期间,参与者身材焦虑的比例显著增加,而自我同理心水平(self-compassion)显著降低;另一项涉及1019人的研究发现,疫情显著增加了参与者的不安全感,从而加剧了焦虑情绪。
新冠后的停训并不是导致运动焦虑的根本原因,内在的「不确定感」和外界的「规训」才是本质。
「不确定感」可以表现为对计划的复训过程的担忧,或是对身体恢复能力的担忧等。而这些担忧带来的恐惧是一种不安全感的体现。
这种不安全感被认为和婴儿时期的饥饿以及对死的恐惧有关,是人与生俱来的感受。一旦婴儿没有被正确安抚,这种恐惧便会持续到成年。
外界「规训」是一个因纪律做出正确行为的过程。比如以CrossFit为代表的团课训练空间内,高活跃度的训练社群就会产生「规训」。
这种规训激发的产物当中就包含了竞争意识,它像是一把双刃剑,也会加剧健身爱好者们的焦虑情绪。 并且会进一步带来「过度训练、带伤训练、饮食失调」等。
对于当部分刚刚阳康的健身者来说,规避焦虑不安情绪,是更快康复、恢复到正常训练基准的大前提。
针对阳康后的停训和复训,我们在本文文末准备了一份攻略,如果你正在经历运动心理问题,不妨做一些尝试。
全面放开后,刚刚重建的生活节奏再度被打乱。对于已经感染的健身爱好者来说,离开运动健身,也在导致生活状态的进一步失控。
比如运动过程中大脑化学物质的分泌提高了睡眠质量,进而使人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感到可控。
包括在一项近2000人的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人口及心理学因素后,运动表现的下降和焦虑存在相关性。
当占比很大时,训练者在生活中成就感的来源主要即为健身,而成就感降低则带来了一系列焦虑情绪。
一项在136位运动员中展开的研究发现,达成运动目标会通过增强自我认知,减少运动员认知性焦虑。
一项涉及1800人的调查显示, 45%佩戴健身设备的参与者因佩戴追踪器带来的压力而焦虑。而其中近一半的人表示,其焦虑来源于未能达成在手表上设定的活动目标。
心理学家为解释「不确定性」和「焦虑」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无法忍受不确定性」(Intolerence of Uncertainty)模型。
焦虑情绪和不确定性成正相关,而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全感,是人潜意识中的恐惧。
GymSquare通过与多名健身爱好者的访谈,也证实了不确定感和运动焦虑之间的联系:
这一社会学概念最早由 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福柯提出 ,在健身领域主要通过外部和内部两大机制影响着健身者的行为。
「外部规训」主要来自于对身体的「凝视」、身体等级化和身体指标化三方面。而「内部规训」则来自于健身者觉醒的身体意识、信仰以及自我认同。
国内学者高昕在研究健身房中的规训时发现,团课形成的团体往往带有一定的组织权力,通过监督的形式形成「凝视」的力量,对身体有着相对正面的影响。
严重的「运动焦虑」可能会导致饮食失调、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因此,通过合适的方式面对运动焦虑显得尤为重要。
当发现正在经历「过度训练、带伤训练、饮食失调」等症状时,很有可能面临运动焦虑的风险。此时,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想法。
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多给积极的心理暗示,因为大多数人感染期间都无法运动,将感染的时间当作给身体彻底的休假可以大大减少心理的负罪感。
在制定合理的健身计划前,可以在纸上列下运动目标,例如良好的生活状态,更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写下不想要的东西,比如拒绝暴汗运动等。
在明确目标后,平衡的训练计划可以帮助更有效的达成目标。对于大多数希望通过运动保持健康的训练者来说,可以参照美国疾控中心发布的运动指南建议:
同时在选择重量训练时,也可以扩大阈值。比如原本规定自己每组做12个深蹲练习,现在可以将数量规定在8-12个之间,根据每天身体不同的感觉量力而行。
而不少潜意识来源于社交媒体,为了降低社交媒体的影响,可以选择关注能够鼓舞积极生活的博主,取消关注行为令人感到焦虑的博主。
除此以外,「内观」可以减少焦虑的情绪。在生活中,减少与他人的比较,学会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关注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成就,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与身体和解。
我们在访谈中注意到,在给出如何面对焦虑情绪的建议时,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提到了寻求帮助。
比如当和朋友聊天时发现对方也曾面临类似的问题时,心理层面的孤独便会削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自我怀疑。
而在发现依靠自己或身边的人都无法消化自己的焦虑情绪后,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